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作物。最新消息,自去年初以来,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至129.7点,为近12年来最高水平,引发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那么,国际米价走高对我国有影响吗?专家表示,中国大米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对我国市场影响有限。
多因素致国际米价走高
“今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与去年有所不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彭超表示,去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传导、饲用需求推动,今年主要受极端天气、一些国家大米出口禁令和部分出口国汇率走强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导致全球大米供应链断裂、价格飙升。
印度等国禁止大米出口是推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去年大米出口量为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的40%。为了控制国内通货膨胀,7月20日,印度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助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之后,阿联酋和俄罗斯相继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引起多国市场恐慌性采购,大米价格被进一步哄抬。
极端天气是影响大米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因素。彭超认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再现,印度、东南亚、中国等水稻主产国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天气。不过,极端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由于水稻生产窗口期长,加之今年全球大米价格高、化肥价格下降,种植水稻收益较高,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有所提升,水稻生产情况或将好于预期。
小麦、玉米和大米等粮食品种之间价格联动性强,小麦、玉米价格上涨预期也会传导至大米价格。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导致两国粮食出口受阻,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有助于恢复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但俄罗斯粮食出口仍受到美欧打压。前不久,俄罗斯宣布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乌克兰粮食再次被迫退出全球市场,全球小麦、玉米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波动会影响其他商品价格涨跌,从而影响物价稳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尽管少数大米出口国能从高价大米中获益,但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食品通胀。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高度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面临大米价格高企和供应短缺问题,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再次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作用
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球大米产量的28%左右,且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自给率超过100%,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我国大米对外依赖程度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和全球大米价格飙升,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不大。”益海嘉里集团大米事业部专业副总监张慧卓说。
从进口看,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是为了调节需求和饲料替代需求。去年,在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大米饲用需求增加以及进口结构调整等因素叠加作用下,我国大米进口量达到619万吨,同比增长24.8%,首次突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今年进口大米价格受离岸价格大幅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双重影响,大米进口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1万吨,同比下降49.6%。
“为了确保大米进口稳定性,我国各类进口主体也在推进大米进口多元化,避免来源地和品种过于集中带来的进口安全风险。”彭超说。一方面,推进大米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包括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等主产国。从去年10月起,我国开始逐步减少印度碎米进口,印度已从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滑落至第四位。另一方面,推进粮食进口品种多元化。减少大米进口的同时,增加饲用小麦进口。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达到79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1%,能够有效对冲大米进口下降对国内饲料市场的冲击。
“我国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具备稳定自给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彭超说。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国家鼓励双季稻种植,早稻面积持续恢复,中晚稻整体生长形势良好,黑龙江、吉林等主产省个别地方水稻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但占比较小,对全国稻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目前,各地正在全面开展农业救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精心抓好未受灾田块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水旱等灾害防御,落实单产提升措施,努力实现粮食多增产。
以上就是多因素致国际米价走高对我国有影响吗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zcrcn@163.com 进行删除处理。